书名:追寻我们的根源
作者:姚大力
出版日期:2018
ISBN:
追寻我们的根源
收入此书的文章共分为四组。第一组凡七篇,泛论中国历史上的族群认同、国家认同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组的五篇,主要聚焦于如何认识历史上的各少数民族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积极贡献。第三组由五篇构成,以蒙古帝国、元朝,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讨论主题。纳入最后一组的四篇论文,则分别考察族群认同在回族、满族形成和鲜卑拓跋部早期历史的书写之中的作用问题。

目录  

【何谓“中国”】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

再谈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中国认同

传统中国的族群和国家观念

变化中的国家认同:对中国国家观念史的研究述评

评“新天下主义”:拯救中国,还是拯救世界?

从以赛亚.伯林到自由民族主义:读陈来《归属与创伤》札记

谈民族与民族主义


【 “中国”的多样性】

中国历史上的两种国家建构模式

内陆亚洲与中国历史:读《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札记

可以从“新清史”学习什么:《清帝国性质的再商榷:回应新清史》读后

略芜取精,可为我用:兼答汪荣祖

关于“现地语史料第一主义”:意义与文献处理技术


【换一个角度看元朝】

怎样看待蒙古帝国与元代中国关系

重铸“天下”一统的洪业: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汉文明在元时期:果真存在一个“低谷”吗?

面对故国的忠诚

报告文学能讲述历史吗:《成吉思汗、他的继任者们与今日中国的形成》汉译本序


【民族认同与民族形成】

“回回祖国”与回族认同的历史变迁

附录一:对《“回回祖国”与回族认同的历史变迁》的两点补正

附录二:元代泉州《清净寺纪》碑文的文本复原

附录三:回族形成问题再探讨(报告稿)

追寻回民意识的当代心灵历程:读《心灵史》

“满洲”如何演变为民族:论清中叶前“满洲”认同的历史变迁

论拓跋鲜卑部的早期历史:读《魏书.序纪》


代后记:读《通向文化多元主义的奥德赛之旅》札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