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导 言 / 001
第一章 改革之势
第一节 改革势在必行 / 043
过度刺激维持高增长的弊端 / 045
第二节 改革的改革 / 051
改革的几大“硬骨头” / 053
第二章 改革之道
第一节 明确问题导向——推进新时代的改革 / 065
新时代发展目标 / 067
落实新发展理念 / 073
四大“道德风险” / 079
高质量增长的关键 / 083
第二节 选择改革路径——顶层设计与基层试点相结合 / 091
改革“改革方式” / 093
增强养老金体系可持续性 / 104
第三节 确定基本原则——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115
市场出清与全面深化改革 / 117
政府的战略定力 / 131
第三章 改革之法
第一节 用战略思维把全局 / 137
新时代的经济与金融 / 139
现代金融体系框架 / 146
新时代的金融稳定与发展 / 150
第二节 用创新思维促发展 / 153
推进数字普惠,迈向共同富裕 / 155
以科技金融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 164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 169
第三节 用辩证思维抓根本 / 191
有效去产能的关键 / 193
去杠杆的标本兼治之策 / 204
降杠杆并非利率越低越好 / 219
第四节 用法治思维求善治 / 223
房价上涨过快的宏观经济影响及应对 / 225
土地使用权续期的制度安排 / 235
“营改增”的执行情况与改进建议 / 245
第五节 用底线思维谋主动 / 253
金融乱象问题 / 255
金融安全问题 / 262
防范金融风险 / 267
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 / 274
第四章 改革之策
第一节 市场机制有效 / 289
债券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 / 291
债券市场的顶层设计和改革发展 / 303
以对外开放促进金融市场改革发展 / 313
第二节 微观主体有活力 / 347
公司治理难题 / 349
“明股实债”与国有资本管理 / 358
第三节 宏观调控有度之一——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 367
货币政策不能包打天下 / 369
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 381
第四节 宏观调控有度之二——大力推进公共财政改革 / 389
公共财政与中国国民收入的高储蓄倾向 / 391
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 414
市政债券支持城镇化融资 / 421
完善城镇化建设融资机制 / 433
探索地方财政管理自治制度 / 447